丁開枝 56歲
2007年9月7日換肝
本人的職業是一名裝修工人,因職業關係,幾乎每天的午餐都在餐館酒樓用膳。可能因此在三十多歲時發現染上乙型肝炎,而且指數十分高,當時進行中西藥結合治療,經過一段時間,指數下降,往後的日子亦保持到醫院進行抽血檢查,報告結果都理想,因此本人以為病情已受控制,並注意飲食的搭配,盡量清淡健康,以防肝病復發。
但在2004年的中旬,我在家中突然吐血,份量頗多,但人仍然清醒並無特別不適情況,當晚入院檢查,結果顯示已是肝硬化,並已經到達晚期的階段,因在發現有乙型肝炎後已注意飲食,自己及家人沒有吸煙及飲酒的習慣,不知是否與職業及仍舊外出用膳的原因而導致出現肝硬化,突然證實病情變壞讓我深感錯愕。當時醫生建議我接受藥物治療,服用「怡肝樂」及試驗階段的中藥互相配合治療,再評估成效。若藥物治療沒效,便需要排期換肝。當時我是家中經濟支柱,尚有小兒子仍在求學階段。但為了身體着想,亦只好被迫提早退休,經濟壓力轉嫁至太太及大女兒身上,在家中靜養期間,心情顯得複雜,自覺變成了家人的負擔,由生產者變成消費者,幸好家人對我十分支持,經過低谷期後,我的心情亦慢慢轉變為放鬆,每天早晚散步,積極地鍛鍊身體配合治療。
在往後的兩年時間內,我積極配合服藥的指引,並多做運動。但每年總會因肝功能衰退引發其他疾病,甚至需要入院治療。在07年4月1日因身體再度不適入院,檢查結果發現肝硬化已經變成有肝癌的症狀,需要安排換肝。幸而得到妻子及子女的全力支持,表示願意活體捐肝。可惜天意弄人,太太及二名子女驗血結果都表明不適宜活體捐肝。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,家人只好着手查詢在國內的醫院進行換肝手術的可行性。在得到眾多朋友的幫忙下,我在5月29日順利入住國內的一所醫院,在住院二十天後仍是沒有進一步消息,便回香港繼續等候。但等候了一個多月,因擔心病情再拖下去會影響到癌細胞擴散,到7月13日第二次入住同一所醫院繼續等候換肝。據知從2007年開始,中國內地實施了新的器官移植法例,肝源比過往短缺。此次入院四個月中,只見當地醫院完成了兩例換肝手術。當時等待的心情真的十分難受,特別是一些小道消息傳到時,心情都是由希望轉為失望。看見一些相互支持的院友,因等不到肝源而辭世時,更是痛心萬分。但我仍抱着不要灰心,不要氣餒的心情去面對每次的失望,因為我了解到,現在的困窘不只是自己孤獨去面對,妻子及子女們時常探望及陪伴給予我很大的支持。面對希望及失望的交錯,亦讓自己學會了用積極的人生觀去鼓勵身邊的病友,每天都讓病友們開懷大笑一番。終於在9月7日早上接到通知,當天會安排換肝手術,全家亦覺得興奮,太太及子女們馬上休假趕來醫院為我打氣,共同迎接此刻的來臨。
當天下午三時左右被送往手術室作準備,當晚經歷了約八小時的手術,凌晨一時送到深切治療部留醫了一天,當我醒來時已是9月8日的早上。醫生均表示手術十分順利。9月9日下午轉房肝移植的加護病房繼續接受治療。手術後最初的幾天的傷口的痛楚真讓我十分難受,身體不斷發熱,但只能卧床休息。四天卧床治療後,我終於可下床作少許走動,但因為身體仍不斷發熱,因此睡眠的質素不是很好,往往半夜要起來多次讓身體散熱,我繼續以積極的態度去配合治療,每天把散步的時間及次數增多,康復進度十分理想。在9月22日情況穩定後出院,當天轉回香港瑪麗醫院繼續跟進。在瑪麗醫院的醫生及護理人員的全面檢查及細心照料下,於9月29日離院返家。在康復治療的期間,家人和我都嚴格遵守醫院的指引,做足消毒衛生的措施,在平日少到人多之處,出門必定帶口罩,餐單亦是少油鹽,多菜少肉,肉類多為魚肉,堅持早午晚三次戶外散步,每天合計約三至四小時。手術後四個月了,最近的檢血結果亦在標準範圍內。
以本人的經歷共勉各病友,不要對前路灰心,更要以積極的心境去面對,最重要是配合治療及注意飲食,尤以手術後更要小心,換肝後就彷如復生一樣,要好好的愛護新的肝臟,繼續活出精采的人生。